跳到主要內容

下交叉症候群(LCS)概說與皮拉提斯保養建議

💡 什麼是下交叉症候群 Lower-Cross Syndrome (LCS)?

下交叉症候群(LCS),又稱骨盆交叉綜合症,

為腹部、腰部、腿部及臀部等部位的肌肉力學系統失衡的綜合現象。


因現代人的工作及生活型態,常常會有久坐、久站的情形發生。

久坐的人,腹部及臀部很少運動,造成腹部及臀部的肌肉無力,

以及腰部與大腿後側的肌肉緊繃。

久站的人,特別是穿高跟鞋久站,因重心往前,

而身體為了維持平衡,則腰背肌肉需花上更大的代價將重心拉回。


此種身體重心前移、骨盆前傾姿態,

對應的常見失衡現象是:

過度活化背伸肌群及髖屈肌群,導致這些肌肉縮短緊繃,

過度抑制的深層腹肌及髖伸肌群,導致肌肉拉長弱化。


簡單來說,就是👉腹部、臀部肌肉無力👉下背肌肉過緊的狀況。

此即為下交叉症候群(LCS)。


而長期姿勢不正確,會造成腰部及下半身關節長期受力不平均,

嚴重一點,甚至會出現❌腰痠背痛❌膝蓋痛❌腳踝痛,

諸多間接因骨架力學失衡而引起的疼痛症狀!



 🔍 LCS常見體態(側面觀察)

  1. 骨盆前傾
  2. 腰椎曲線過度前彎
  3. 膝關節過度後伸


🔍 LCS可能造成的腰椎、骨盆及下肢狀況

因身體重心往前,為了維持平衡不跌倒,

壓力就會落在腰椎、薦椎甚至髖關節,進而導致以下可能的衍伸狀況:

  1. 椎間盤突出
  2. 脊椎骨贅增生
  3. 下肢關節提早退化


🔍 常見的LCS高危險族群

  1. 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
  2. 懷孕婦女
  3. 身懷啤酒肚的男性
  4. 久坐族
  5. 芭蕾、體操選手以及瑜珈練習者 (指過度強調挺腰而忽略腹側肌群強化的練習者)


💡 如何利用皮拉提斯運動來避免罹患下交叉症候群(LCS)?

無法改變工作及生活型態,那要如何運用皮拉提斯的練習來彌補呢?


上面有提到,下交叉症候群(LCS)的背伸肌群(豎脊肌、多裂肌、腰方肌)

和髖屈肌群(髂腰肌)是被過度活化的,所以要進行肌肉的伸展。


而深層腹肌(腹直肌、腹內/外斜肌、腹橫肌)

及髖伸肌群(臀大肌、臀中肌、臀小肌)是被抑制的,

因此要進行肌肉的強化。


以下幫各位讀者整理出幾個文圖並茂的篇章,  

羅列各種姿勢下的練習方案,完全符合皮拉提斯生活化的精神!

👍 髂腰肌伸展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tch/?v=2644714909135713

👍 豎脊肌伸展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tch/?v=602307470665628

👍 腰方肌伸展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tch/?v=804927906706400

👍 臀大肌強化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tch/?v=323838718617346

👍 腹部肌肉強化

請參考我之前寫的網誌-當甜甜圈🍩遇上皮拉提斯百次拍打(Hundred)

https://adelexpilates.blogspot.com/2020/06/hundred.html


保養身體就在生活之間,跟著一起來動一動吧!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捲起捲下Roll Up & Down,我也做得到!

捲起Roll Up & 捲下Roll Down 捲起Roll Up及捲下Roll Down是皮拉提斯的經典動作之一, 訓練目的為,當我們的軀幹作屈曲動作時, 維持好腰椎骨盆帶及肩胛帶的穩定, 並訓練脊椎的分節控制和腹部肌群(腹直肌與腹斜肌)的向心及離心控制。 在進行動作時,我們的腿部肌肉亦須進行等長收縮, 將雙腿當動作的支點固定於地板上,身體方可從地面很好地帶起來。 👉 基本動作順序 預備位置:躺臥於墊上,雙手延伸朝天花板,掌心相對;雙腳伸直平貼於地。 吸氣,準備。 吐氣,腹部收縮慢慢將身體捲坐起來。手往前延伸不下掉;身體呈圓弧形,想像手、身體、腿中間有一顆球。 吸氣,脊椎由下而上,一節節捲疊直立。 吐氣,進行腹部肌群的離心控制,慢慢地回捲回墊上。 💢 注意 💢 身體捲坐起來時,肩膀不聳肩過度使力,頸椎要維持正常曲度,肩胸帶維持穩定。 腹肌力量不足(肚子無力上不來)之練習者或下背部太緊繃(肚子雖有力,但背更有力,使得腹部無法出力而上不來)之練習者,較難平順地完成動作,需參考以下簡化之練習方案。 💎 好消息!我把Roll Up & Down變簡單了! 上面有提到, 腹部力量不足  及 下背部緊繃  的練習者, 較難精確地完成這個動作, 又或是可以做出動作的模樣,但卻代償到其他肌肉,得不償失。 那麼,我們要如何簡化動作呢?以下提供幾種練習方案。 👉 方案一:將原先動作順序分段進行 吸氣,準備。 吐氣,腹部收縮,慢慢將身體捲起至仰臥起坐高度。 重新吸氣,穩定好肩胛帶附近肌肉。 吐氣,專注於腹部力量,將身體更多地捲坐起來。 同樣,手往前延伸不下掉;身體呈圓弧形,想像手、身體、腿中間有一顆球。 吸氣,脊椎由下而上,一節節捲疊直立。 吐氣,進行腹部肌群的離心控制,慢慢地回捲回墊上。 👉 方案二:預備動作改為雙腿屈膝踩地,分段進行動作 吸氣,準備。 吐氣,腹部收縮,慢慢將身體捲起至仰臥起坐高度。 重新吸氣,穩定好肩胛帶附近肌肉。 吐氣,腿伸直,利用腿往前的慣量,幫助身體捲坐起來。 同樣,手往前延伸不下掉;身體呈圓弧形,想像手、身體、腿中間有一顆球。 吸氣,脊椎由下而上,一節節捲疊直立。 吐氣,進行腹部肌群的離心控制,慢慢地回捲回墊上。 👉 方案三:特別提供給背很緊之練習者 預備位置:一腳伸直貼地,一腳屈膝,雙手伸直抱住該腳大腿後側 吸氣,準備。 吐氣

O型腿的皮拉提斯練習建議

最近的天氣實在是太熱了!! 穿不了長褲,只能換穿短褲或短裙, 可是,露出雙腿總感覺害羞, 明明身高不矮,怎麼腿看起來又短又粗, 雙腿中間還有個大大的橢圓形空隙。 原來啊!是因為我的腿型是屬於「 O 型腿」啊! 📌 什麼是 O 型腿? O 型腿,又名膝內翻、羅圈腿、弓形腿、籮筐腿, 多數個案是因為大腿股骨外旋及小腿脛骨內偏所造成。 這樣的力學結構所形成的腿型除了不夠勻直美觀, 長期下來還會使得膝關節內側壓力增加(間接造成軟骨磨損), 而外側軟組織(肌腱與韌帶)被拉扯而緊繃疼痛。 趨向外展的髖關節亦容易造成髖外展肌群短縮,造成髖關節失衡的壓力。 甚至往下影響到踝關節的受力條件。 📌 如何確認自己是不是屬於 O 型腿? 自然放鬆地站立,雙腿併攏, 若兩腳腳踝內側相碰時, 兩邊膝蓋的空隙距離大約為 成人的三指指幅程度 , 就稱為「O型腿」。 但!即使不到三指指幅程度, 若站立腳踝相碰時,兩邊膝蓋是碰不到的, 也要特別注意了,有可能也是在往「 O 型腿」的道路上邁進了! 💡 注意 💡 嬰幼兒在出生後,下肢通常有類似O型腿 的外型, 而隨著學習走路承受體重逐漸呈現明顯的O,大約在一歲半時最為明顯; 如果兒童成長機制正常,到了兩歲左右,腿型會自動歸正, 卻也常因過度歸正,而變成成長期的X型腿。 約在四歲之後,成長平衡機制會再度被啟動, 到了六、七歲會逐漸發展成型接近正常。 此種嬰幼兒腿型在O與X之間的交互變化, 稱為鐘擺現象Pendulum Phenomenon, 因此,若看到6歲前的小孩腿型不正,無須過度擔心,保持觀察! 📌 O 型腿的可能成因? 外傷。 疾病,如退化性關節炎。 發育不良、營養缺乏,如缺乏鈣、磷等。 肌肉失衡,如因姿勢或肌肉使用習慣造成關節被拉扯移位。 現在路上常見到O型腿的民眾, 主要還是由於第4點的成因, 因為眾多姿勢不良的壞習慣,如盤腿、翹腳、久坐、喜歡穿高跟鞋及尖頭鞋等, 而使得我們的雙腿姿態後天變型了! 📌 O 型腿的可能合併的問題? O 型腿除了視覺上較不美觀之外,更重要的是會對身體造成以下的影響: 伴隨膝關節過度後伸、腰椎前凸幅度增加。 膝關節內側壓力變大,內側半月軟骨較容易磨損退化。 膝關節外側肌肉(如髂脛束)或韌帶會被拉扯,產生疼痛; 大腿內側肌肉(如大腿內收肌群)緊繃卻無力。 髖關節的壓力相對較大,導致髖關節較

給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皮拉提斯日常保養練習

大多數人都有過下背痛,也就是「腰痠背痛」的經驗, 不僅老年人會發生,很多20-40歲之間的青壯人口也有這方面的困擾。 而年輕族群下背痛的原因很多,除了長期姿勢不良與過度使用外, 「僵直性脊椎炎」也可能是造成下背痛的常見原因之一。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,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? 以及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該如何進行皮拉提斯運動, 來保養身體、緩解不適症狀呢? 🙋 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?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 與人體中的一種白血球抗原(簡稱HLAB-27)有關, 最主要是侵犯脊椎關節及其附近的軟組織,常造成病患下背痛。 從臀部兩側 (骨盆與脊椎交接處)的薦骨腸骨關節發炎開始, 隨之由腰椎向上蔓延到胸椎、頸椎發炎, 嚴重者會形成脊椎椎體垂直骨刺, 甚至進一步黏合硬化,形成竹子型脊椎。 僵直性脊椎炎發生的原因不明確, 可能與遺傳有關 , 若家長有僵直性脊椎炎,則子女帶有此疾病的機率約為10%; 好發於20-40歲成年人,以男性為大宗 。 🙋   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 慢性下背痛,疼痛情形持續超過三個月。 早晨起床時,背痛或脊椎僵硬情形明顯,會逐步減輕。 休息時疼痛感明顯,但運動後的症狀減輕。 運動範圍受限,因僵硬而造成彎腰困難,症狀亦可能蔓延至臀部。 若胸椎發炎,會造成呼吸時疼痛及胸部擴張困難。 若頸椎發炎,頭頸部的活動會變得疼痛且僵硬。 伴隨足跟或足底疼痛現象,如跟腱炎及足底筋膜炎。 有20%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,會同時伴隨周邊關節炎, 常侵犯髖、膝、肩等大關節,造成其骨質流失, 嚴重者可能因出力時力量異常集中,而造成脊椎骨折。 ❗❗ 若出現以上症狀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診斷,來確定是否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。 🙋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方式 👉 藥物治療 (目的為減輕疼痛及脊椎發炎情形)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、抗風濕藥物。 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 (目的為調節免疫機制)。 👉 手術治療 例如:髖關節嚴重病變,造成持續疼痛及行動不便,進而使脊椎嚴重變形時,需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。 👉 物理治療與運動 熱敷:緩解發炎症狀,改善肌肉痙攣及脊椎僵硬情形。 運動:目的在保持脊椎的活動範圍。 🙋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皮拉提斯訓練 上面有提到,透過運動可緩解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疼痛, 而運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保持脊椎的可活動範圍, 且 不可過度運動 (如負荷太重、給太多阻力) , 以免造成脊椎